决策层,开拓与创新,思维活跃,布局。
管理层,服务与管理,随机应变,破局。
员工层,服从与执行,脚踏实地,做事。
每个层面的主题各有差异,求同存异,需要抓重点思想的落地,如果过于直接的全面贯彻上层交代的事务就存在问题。具体点的场景,员工身在棋局,正在做事;决策层开拓创新,将要布局;管理层身在棋局,即要破局,也得做事,就得做局中局,搭建决策层与员工层的中间层,让事态存在一个过渡与缓冲,从而达到最终的大局观念。
服务与管理:服务强调的是做人,服务好领导,服务好员工,当好公司的服务员;管理强调的是做事,做事的时候要向上管理与向下管理。
员工有诉求,得向上管理,达到努力调和后的的结果;领导有诉求,得向下管理,达到努力调和后的目的。中和的过程很少做到向上、向下都是一百分,要接受单项管理的及格分,不能一味单方面的向上或向下管理,这样不是合格的管理层。
服从与执行:服从强调的是态度,执行强调的是能力。
态度只能选择,很难培养,毕竟改变一个人太难;能力需要锻炼与培养,时间放到哪里,哪里就能出成果。军队中,兵就是兵,将就是将,兵要的是技能水准|身体素质等,所以每天都是练兵,提升技能水准、身体素质,兵的认知上,不存在向上汇报今天干了啥,本周干了啥,人家只需绝对的服从与面对敌人时,义无反顾的拼死搏杀,有能力消灭对方,也就是有能力做事。
值得思考的问题
有思想是好事,身处不同的环境,有没有必要表达出来?
有必要,也没必要,主要在于为人方面的中庸之道,你打算怎么取舍,你的目的性,也就是虚实结合。
虚,是为了保持原始状态的不破坏,比如,某个人的认知就在那里,你非得把不该说的说了,打破与增长了他的认知,这属于破坏原有的平衡,没有做到虚,让事态沿着非惯性的方向发展,导致失控;美好家庭,你的一句话。
实,是为了破坏原始状态,比如,某人的认知就在那里,你得把不该说的说了,打破与增长他的认知,破坏原有的平衡,有目的地达成自己想要的东东,这样才能做到实,让事态沿着预期的方向发展,可控。孩子认知,触电危险
总结:虚实结合,就是为了方便做事,把握不好这个度,可能虚的做成实,实的做成虚,让事态发生变化,导致不可控,原来掌握的信息失去时效性,你就得重新审时度势,耗费大量的精力去掌握有价值的信息,重新打出自己的虚实两张牌,才能左右事态。
有的时候,自己看不懂的时候,就得学会沉下心,别总等着别人教你,得挖掘自身的驱动力,为啥?社会大学没有那么多老师,大部分都是竞争关系,你得跟着聪明人,看他们怎么做事,这样,你就比他们傻不了几分钟。
搞事业也一样,身为员工,毛球不懂,你的老板可不一样,人家搞起来这么大的企业,你走都没走过的这条路,看都没看明白得事,人家都做了,老板可以算是企业中的聪明人,作为员工,高层都进不去的时候,不能情绪一上了,就愤愤不平,夸夸其谈,这不是班门弄斧嘛,看不懂的时候,就得学会追随,要相信跟着狼能吃到肉,跟着狗混不到肉吃,实在感觉自己有能力、有本事,出去单干,自己带团队,当老大,搞企业,没那两把刷子,就得闭上嘴,不该说的不说,不该做的不做,服从与执行就行。
其实谁又不是这么走过来的啊,你去服从与执行,这样做的好处提多,比如相对狭隘、实际的思想就是:思想融合、强大自己。
思想融合,为了争取话语权的一种妥协,否则你进不了这个圈,看不到那个景,读不懂他的思想,不了解背后的目的。
强大自己,是接受不同层面的普遍思想,拓展与加固个人思想的独立性,也是为了拥有话语权后的思想有见地,具有独特性,否则你会迷失掉自己或者初心。
怎么成长?
修行,以行制性,悟道,以性施行,修者,以律制心,觉者,由心生律。每个人成长的两种方式,一、修行。二、悟道。
原来理解:平常人都是通过修行这条路,精神、思想层面的成长,即,看到才相信,做到才真的知道。不撞南墙不回头,就是这个大道规律,亲身体验,才是王道,自己践行了,才能成长,不践行,就是坐井说天阔的伪成长。
最新理解:修行与悟道,是成螺旋式相互作用地,你的过往与经历,就是你悟道的依据;你的当下,是你修行的路,你成长的路上,即在修行也在悟道,两者同时存在,并交叉影响,两者共同,推进你的认知与个人大道的形成。比如,平常的总结是为了悟道,每日的实践是悟道的参考、依据。
怎么做?就是时常反省与实践,曾子曰,吾日三省吾身,为人谋而不忠乎?与朋友交而不信乎?传不习乎?
坚定信念
相信,相信的力量。个人融合自身的理解进行一下诠释。相信,实质上是一种信念,相信的力量,实质上就是,信念的力量,本人理解信念的力量之一就是,尽心知性,也就是凡事做到心无余力,才能看清事物本质性的东西,也就是规律,多发现规律,才能遵循规律,成就梦想与事业。
接着说说信念,跟我有点点关系的东西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坚持,也就是自己坚守的东西,我简称它为信念。
我的信念,一个人要想站直了,靠的,就是这根脊梁骨,你行的端做的正,后脊梁骨才不会有凉风,做好自己,坚持本分,坚定信念。
本人信奉:人间正道是沧桑
大千世界里,一就是一,二就是二,本质性的东西从来不会改变,人类就差点儿事,自以为的聪明,举个例子,明明很具体的一个东西,非得赋予人类的情感,用人类的逻辑把它讲通,否则你就不是真的懂了,比如生活,爱咋过再过,要啥房子,车子,票子啊,对吧?吃饱喝足啥生活不是生活?大多数人们不是这么想,他们容易受到情绪、环境、经验等影响,看待事物会产生3个过程:看山是山,看山不是山,看山是山。也就是人类逻辑,自以为的成长 源在于思考,实则困于思考。
实质上,这只是一个过程,怕就怕,看山不是山的过程太过久远,久到认识不到山就是山的事实,中间过程只不过是随着深入思考 导致的心态与认知的变化,抛开这个过程,结果会说明一切,山就是山,它没变,是你在变。
我的原则:我还是我,改变的是做人的态度,不变的是做事的决绝。为什么这么说?因为做人与做事,要做到泾渭分明。
做人讲究的是中庸,做事要的是你的决绝。丢掉决绝的做事原则,剩下的可能就是一地鸡毛,没有结果的过程,漫无边际的伺机而动,权衡利弊的斡旋等。做事为了精进,在于登上一个台阶,验证思想的实践,不在于踌躇、徘徊,瞻前顾后,思想上的天马行空,导致本应获的成长的阶段,变成自己葬失做事能力的赔本买卖。
切记:不要为任何环境妥协自己做事的能力,让自己永远有两条路可走。
一、有能力做事;二、选择不做事。
把做人的正面影响抵消做事的负面情绪。正面影响:正直、担当、务实,负面情绪:独断、情绪化等。
不论大家用任何一种力量或者信念,追寻到独处时,自我心态的一种宁静,就行。
正道的沧桑,在我看来就是:初心进行远行的过程,玩久了,早晚回到原点,老话说的好,也就是:叶落归根。
202207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