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ada1988于 2022年12月31日 发布在分类 / 我的世界 / 古文化 下,并于 2022年12月31日 编辑
    道德经-德经(45~51)

       8

       0


    德经·第四十五章
    大成若缺,其用不弊。大盈若冲,其用不穷。大直若屈,大巧若拙,大辩若讷。躁胜寒,静胜热。清静为天下正。
    天底下最完满的东西,似乎也有残缺,但它的作用永远不会衰竭。天底下最充盈的东西,好似也很空虚,但是它的作用是不会穷尽的。最笔直的东西,看起来好像是弯曲的;最灵巧的东西,好似最笨拙的;最卓越的辩才,好似不善言辞一样。躁能够胜寒冷,清净能够胜躁热,所以清静为天下之正。
    德经·第四十六章
    天下有道,却走马以粪。天下无道,戎马生於郊。祸莫大于不知足;咎莫大于欲得。故知足之足,常足矣。
    治理天下合乎“道”,就可以做到太平安定,把战马用来耕田种地。治理天下不合乎“道”,连怀胎的母马也要送上战场,在战场的郊外生下马驹子。最大的祸害莫过于不满足,最大的过失莫过于贪得无厌。所以,知道欲望有度,不贪得无厌,才能保持恒久的满足。
    德经·第四十七章
    不出户,知天下;不窥牖,见天道。其出弥远,其知弥少。是以圣人不行而知,不见而明,不为而成。
    了解大道的人不出门户,就能够推知天下的事理;不看一眼窗外,就可以了解大自然运行的规律。向外奔逐得越远的人,所知道的道理就越少。所以,有“道”的圣人不出行却能够推知事理,不用窥探就能明了“天道”,不去妄加施为就能够有所成就。
    德经·第四十八章
    为学日益,为道日损。损之又损,以至於无为。无为而无不为。取天下常以无事,及其有事,不足以取天下。
    求学的人,能够一天一天的增长学识;求道的人,欲念一天比一天减少,私妄减少再减少,就达到了无为的境地。如果能够做到无为,即不妄为,任何事情都可以有所作为。治理国家的人,要经常以不骚扰人民为治国之本,如果经常以繁苛之政扰害民众,那就不配治理国家了。
    德经·第四十九章
    圣人无常心,以百姓心为心。善者,吾善之;不善者,吾亦善之;德善。信者,吾信之;不信者,吾亦信之;德信。圣人在天下,歙歙焉,為天下浑其心,百姓皆注其耳目,圣人皆孩之。
    圣人常常是没有私心的,以百姓的心为自己的心。对于善良的人,我以善良对待他;于不善良的人,我也以善良对待他,这样天下人的品德都善良了。对于守信的人,我信任他;对不守信的人,我也信任他,这样就可以使人人守信。有道的圣人治理天下时,收敛自己的私欲偏见,使天下的心思归于浑朴。民众都是注重耳喻目染,所以圣人要以对待孩童的方式对待之。
    德经·第五十章
    出生入死。生之徒,十有三;死之徒,十有三;人之生,动之于死地,亦十有三。夫何故?以其生生之厚。盖闻善摄生者,路行不遇兕虎,入军不被甲兵;兕无所投其角,虎无所用其爪,兵无所容其刃。夫何故?以其无死地。
    人从出生到去世。长寿的人有十分之三;短命而亡的人有十分之三;本来可以活得长久些,却自己走向死亡的,也占十分之三。这是什么原因呢呢?因为求生太过度了,酒肉餍饱,奉养过厚了。听说善于养护自己生命的人,在陆地上行走,不会遇到凶恶的犀牛和猛虎,在战争中也不会受到伤害。犀牛没处用它的角,猛虎没处用它的爪,士兵没处用他的刀,这是什么原因?因为他没有进入死亡的领域。
    德经·第五十一章
    道生之,德畜之,物形之,势成之。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。道之尊,德之贵,夫莫之命而常自然。故道生之,德畜之;长之育之,亭之毒之养之覆之。生而不有,为而不恃,长而不宰。是谓玄德。
    道生成万事万物,德养育万事万物。万物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形态,环境使万物成长起来。故此,万事万物莫不尊崇道而重视德。道之所以被尊崇,德所以被重视,就在于它不加干涉而顺其自然。因而,道生长万物,德养育万物,使万物生长发展,成熟结果,使其受到抚养、保护。它产生了万物却不据为已有,养育了万物却不自恃其功,导引了万物而不做万物的主宰。就称作自然无为最高深的德性。
    访问权限

    创建人 阿达
    文档编辑权限 创建者私有
    文档阅读权限 来自分类
    分类阅读权限 所有人
    分类编辑权限 所有人
    分类审核权限
    标签

    百世家谱|道德经-德经(45~51)
    历史版本

    修改日期 修改人 备注
    2022-12-31 11:32:56[当前版本] 阿达 CREAT
    同类知识
    相关知识

    冀ICP备20003189号